集 集 車 站

集集站站名牌

從921大地震中重生的集集站

 

 大正8(1919年)台灣電力株式會社為運輸興建日月潭發電所之材料,興建了二水至外車埕(今車埕)之鐵道,大正11年(1922年)1月14日完工啟用,除了運輸興建材料外也兼辦客運業務,直到昭和2年(1927年)由鐵道部收購為局有路線,當時設有鼻子頭(今源泉)、濁水、隘寮(今龍泉)、集集、水里坑(今水里)及外車埕(今車埕)。

921大地震前的集集站

 集集站站房係於昭和5年(1930年)2月2日,利用當時楊梅驛站房拆卸之建材擴建,並於昭和15年(1940年)再整建為目前之規模。據其原始工程紀錄,其站房構造為「木造平家切妻洋小屋」意指木構造、斜屋頂、歐式衍架的一層樓建築,結構幾乎為全檜木建築,站房面積共29.4坪,外觀與第一代彰化驛非常相似。  

 因收入入不敷出,集集站自民國78年11月1日起由三等站降為簡易站,由濁水站管理,由於濁水站人手不足而有管理之困難,同年12月10日起再改為二水站管理,後於80年9月1日再降為招呼站,仍由二水站管理。降為招呼站後因缺乏管理,而造成站房開始被破壞,每

逢假日旅客眾多,但因係招呼站不售票之緣故,均需至車上向車長補票,於假日時車長執行上非常困難。為加強車站秩序及安全起見,由集集鎮鎮長林明溱先生與鐵路局協商後,於民國85年8月3日起由集集鎮公所管理,並由鎮公所派員前往售票,而售票之營收仍繳交予二水站。

 自民國47年起因台16線通車,公路局開始行駛台中經中興新村、南投、名間、集集、水里往日月潭的客運,鐵路運輸功能逐漸被公路所取代,旅客量也逐年減少。民國70年代起集集線開始出現了虧損的現象。至民國75年鐵路局考慮集集線經營成本,與虧損惡化而打算將其停駛,後因地方人士極力反對下而作罷

 集集線於921大地震中受到嚴重毀損,經過一年的整修後,集集線全線於民國90年1月21日復駛通車。原本的集集站站房於921大地震中嚴重傾斜, 由於集集車站具有象徵集集鎮歷史地標之重大意義,因此鐵路局對於復建工程寄予相當之關切,而當地居民、民意代表、地方政府及文建會等,亦相呼籲保存,並盡全力支持修復,因此除了由嘉義工務段先行搶修受損路段橋隧,期能儘早恢復通車外,並立即規劃車站修復事宜。

← 集集站經歷了民國88年的「921大地震」後,

令站房主體出現了嚴重傾斜半倒的情形。

 集集站之修復工程經媒體披露後,引起外界之熱烈迴響,首先由聯合報系、中視公司及中廣公司所聯合發起之「鳳凰基金計畫」,並率先捐款500萬元作為重建經費。惟經核算所需經費約需2000萬元,其不足之數,後經新企公司董事長葉宏清先生慷摡解囊補足,並且以「實體捐贈」的方式復建,集集站站房主體工程自民國89年9月20日開工,至90年5月15日完工,而週邊工程自90年10月15日開工,至91年1月15日完工。此項修復工程均能依計畫進度順利完成,被行政院提列為災後重建指標性之工程而備受肯定。

 現集集站已完全恢復震災前之原有風貌,於91年2月7日舉行復建竣工啟用典禮。集集站的修復,兼顧車站歷史文化與現代實用需求,實踐以原貌復原並原木料重建的理念,例如將災後可用之檜木保留使用、車站屋瓦以原舊瓦片及現代的銅板瓦新舊並存、樑柱的接榫亦交錯採用新舊材質等;並且在站體加入七級抗震度的鋼樑柱,可由候車室一透明壓克力天花板看清此項加強的結構。

 

車站站名:集集 Ji-Ji

車站代碼:3434

國音電碼:ㄐㄧㄐ

車站地址:南投縣集集鎮吳厝里

      民生路75號

車站等級:招呼站(指定二水站為管理站)

車站里程:自二水起20.1公里

區間里程:龍泉 ←集集→ 水里

    4.4公里   7.3公里

仍為木造結構的集集站售票口及候車室 →

往龍泉車站 往水里車站 回集集線 回首頁